
来源:环球时报
【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】原计划于本周末开启访华行程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将推迟访华行程,引发外界关注。据路透社24日报道,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,此次访问将延期进行,原因是“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”。她还称,鉴于中国在贸易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影响力,德方对行程推迟表示遗憾。

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资料图
瓦德富尔此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,他原定于26日开启访华行程,这是他作为外长的首次访华。早些时候,德国总理默茨也表示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访华。
据报道,瓦德富尔原计划在访华期间,就稀土与半导体等出口管制问题与中方交换意见。他表示,与德国一样,中国首先关注的应是全球贸易关系和供应链的稳定与可靠,“只有各方都遵守公平、开放的国际贸易规则,这种稳定可靠的局面才能长期维持。”他还强调,德国政府希望同中国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和良好合作,“脱钩”并非正确策略。
瓦德富尔在采访中还谈及台海问题。他表示,德国政府坚持一中政策立场未变,但将自行决定政策具体实施方式,不支持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。对此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回应称,当前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是“台独”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的纵容支持,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就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,必须明确反对“台独”。只说维护台海现状,却不说反对“台独”,这实质上是对“台独”活动的纵容支持,将对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冲击。
郭嘉昆还表示,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,中德作为大国和主要经济体,要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做表率,坚持相互尊重、平等相待、合作共赢,以中德关系的稳定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他希望德方秉持客观公正态度,积极理性看待中国,同中方相向而行,确保中德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。
德国《焦点》周刊23日评论称,瓦德富尔在对华事务上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说教模式,但更明智的策略应是向中国学习,而非惩罚。文章称,中国正通过多方面实践展示其经济发展能力,西方对此应保持好奇心,而非敌意。评论最后强调,德国外长若谨慎借鉴中国经验,不仅符合自身利益,也有利于德国出口行业的发展。
延伸阅读:
欧洲一众领导人在行动上“倚美靠中”,但言语上却怼天怼地。
当地时间9月8日,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的一场活动上,誓言要在关键材料上减少对华依赖,并声称中方已准备好“利用”德国的弱点——贸易漏洞。
默茨还警告说,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已经改变,欧洲人必须制定独立于美国的路线,“不要虚假怀旧”。

默茨8日在柏林一场活动上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
据彭博社报道,默茨是在德国外交官会议上做出的上述表述。
谈及对华关系时,默茨透露,他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以总理身份首次访问中国。
同时,默茨继续炒作所谓“减少对华依赖”。他誓要将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作为德国的优先事项,并宣称,中方已准备好“利用德国的贸易漏洞”,对华“依赖关系使我们容易受到勒索”。
默茨继续称:“对于我们的对华政策,这意味着我们尽可能寻求合作——在气候政策问题、全球危机和许多其他挑战上。但同时,我们认识到系统性竞争正在加剧。因此,为了我们的安全和竞争力,为了战略主权的利益,必须优先考虑使我们的原材料和贸易供应链多样化。”
他表示,欧盟计划与其他经济体签订更多贸易协议。“我们需要更多、更密切的伙伴关系,尤其是与印度、印尼、巴西、墨西哥和阿根廷的伙伴关系,同样包括在G20之外的拉美、非洲和亚洲国家。”
在同场活动上,默茨还对跨大西洋联盟关系发出警告。他指出,美欧关系已不复从前,欧洲必须准备好独立于美国制定自己的路线。
“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,即我们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,”默茨称,“美国正在重新评估其利益。因此,我们欧洲人也必须调整我们的利益,不要虚假的怀旧。”
默茨表示:“美国仍然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,我们已准备好密切协调与合作。但越来越明显的是,这种伙伴关系将不那么不言而喻。这将更加以问题和利益为导向。”
他进一步称,未来与美国的关系将取决于“我们作为欧洲人的力量”,并补充说,为了培养这种力量,欧洲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联盟。他强调:“我们必须比迄今为止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新的伙伴关系,并扩大和加强现有伙伴关系。”
对此,美国政客新闻网欧洲版(Politico EU)指出,近几个月来,默茨一直试图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建立密切关系,赞扬特朗普为谈判乌克兰和平协议所做的努力,并称美国人是安全和北约问题上“不可或缺”的伙伴。但在此次讲话中,他试图在与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上保持谨慎。
报道认为,默茨最新言论是一个明确的信号,表明在对特朗普公开赞扬的背后,欧洲领导人正在悄悄地做准备,他们内心认为跨大西洋联盟不再是欧洲大陆国防和经济基石的未来。

今年6月,默茨访美,赠送特朗普祖父的德国出生证明 白宫网站
彭博社称,近年来,对镍、钴、石墨和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强劲增长,确保供应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。这些材料对电动汽车、电池存储、可再生能源和电网及军事装备等能源技术至关重要。
在过去30年里,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。据国际能源署数据,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%,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%,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。美国地质调查局称,2020年至2023年,美国70%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。

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《金融时报》制图
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后,美西方深感被“卡脖子”,纷纷砸钱发展“非中国”供应链。
但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日前刊文指出,西方努力建立竞争性供应链并打破中方主导地位,将面临成本和规模方面的挑战。分析人士普遍认为,得益于数十年的国家规划和战略收购,中国已成为稀土价值链每个阶段的最低成本生产者,而多数西方公司的信条一直是“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最低成本”。
今年6月,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指出,中国一贯秉持负责任、非歧视的态度,充分考虑各国民用合理需求与关切,依法依规审查出口许可申请。考虑到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,中方依据本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采取相关举措,符合国际通行做法,不针对特定国家。中方愿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继续加强出口管制领域对话合作,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,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稳定。
实盘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